小萱是個特別優秀的女孩子
認識她,是在陪女兒做社區義工的時候,很幸運被安排在同一組。
小萱決定去韓國留學,我們都很爲她感到高興。
但是昨天,她發給我的Line,卻讓我很擔憂。
無處不在又無可奈何的煩惱
「我被韓國的一些同學孤立了……」短短的一行字,小萱輸入了很長時間。
「不管我做什麽,她們都在背後嘲笑我,排擠我孤立我,
我感覺很難受,好迷茫,好絕望。不知道未來在哪裏……我不想在韓國呆下去了!」
我很理解她,因爲工作的關係,常常會有出差。
獨自一個人在陌生的環境中,那種無助、孤獨和焦慮,真的是糟糕透了!
「小萱,你還記得自己爲什麽去韓國嗎?」我試圖引導她。
「當然記得啊!一是在韓國好好學習,積纍紮實的專業知識;
二是瞭解和學習韓國的文化,豐富我的個人見識!」小萱這次回復的非常快。
「嗯,那麽那些排斥你的人,對你而言真的重要嗎?他們的態度會妨礙你實現目標嗎?」
過了很長時間,小萱回復過來:
「對啊!她們怎麽對我,是她們的事情。我怎麽做,是我的事情。
我去韓國,並不是爲了去尋求她們的認可。是我自己在負面的情緒裏迷失了!」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很多時候,讓我們痛苦的,並不是生活本身。
而往往是因爲我們,被無關的「噪音」,分散了注意。
糾結於那些「無關緊要」又「無處不在」同時「無可奈何」的「爛人爛事」。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
將軍有劍,不斬蒼蠅;
鳳凰于天,根本不會理會雞說了什麼。
一個人精力有限,沒有必要在「無關緊要」的地方,多費時間。
被打擾?不妨試試「[S.M]ART法則」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真的遇到生活裏那些不怎麽友好的「小朋友」,
一不小心,就會「火燒功德林」,功虧一簣。
爲什麽呢?其實還是我們
不夠專注!
試試「[S.M]ART法則」?
S:specific(具體的)
M:measurable(可衡量的)
A:attainable(可實現的)
R: realistic(合理的)
T: time-targeted(時間目標的)
説人話就是
1.找到自己的真實目的
尼采說:「不糾纏不是懦弱,而是一種智慧。」
如果我們懂得觀察自己起心動念,也就能很好引導自己的念頭。
2.直面自己的實際問題
比如說,小萱。之所以被同學孤立後,情緒波動會那麽大。
除了人際關係本身帶來的困擾,
其實也有擔心自己「能不能應付留學生活」這個潛在的焦慮,
直面實際的問題「被孤立不代表我能力有問題」「被議論不代表我不適合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