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冷就想吃些大肉菜,小雞燉蘑菇、黃芪羊腩煲、冬筍紅燒肉……熱乎乎、冒熱氣的肉肉一端上桌,香得直吞口水! 想要肉菜更上一個層次絕對少不了山珍的加持。蘑菇可以提香增鮮,黃芪能夠滋補氣血,冬筍能清熱益氣。這些來自大山的美味和各種肉類搭配在一起不但能強身健體,口味更是一絕。 中國有聞名天下的三山五嶽,大山中藏著許多不能錯過的山林珍饈,這些自然生長在山間的美味,有些還能清熱解毒、補中益氣、補腎健脾。現在正值冬補的好時候,多吃些山珍,鮮香味美的同時強身健體,不要太贊! 最道地的黃芪主產地在著名的北嶽恒山山脈,這裡出產的黃芪是黃芪中的佼佼者,也被稱為「北黃芪」(黃芪界的天花板)。 入冬的時候食用黃芪是最好的,正宗的北黃芪口感清甜飽滿,甜度純和,粉性足,嚼之柔和,入口化渣,泡茶、煮湯都令人回味無窮。 羊後腿肉切塊焯水後,將羊肉倒入熱鍋反炒出羊油後盛出備用。將當歸、黃芪、枸杞、甘草和純淨水煮出湯汁後備用。取一砂鍋爆香薑片、蔥白後加入羊肉和之前熬好的湯汁小火慢燉1小時,最後加入鹽調味,溫補驅寒、益氣補血的羊肉煲就完成了。 中國人吃魔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前。魔芋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熱量低,蛋白質含量極高,能提高身體免疫力,也是減肥人士的最愛(減肥期間最愛的主食就是魔芋)。 在峨眉山有一種硬邦邦乾巴巴,全身佈滿密集氣孔的魔芋製品——雪魔芋。 雪魔芋的誕生歸功于峨眉山金殿的主持大師。大師偶然發現一方魔芋,經霜雪冷凍後化凍的雪魔芋呈現海綿狀,吃起來卻十分可口,便仿照試製,雪魔芋從此問世了。 能買到的雪魔芋都是經過乾燥後的脫水魔芋,食用前先用溫水浸泡,直至發脹。泡發後的雪魔芋長得好像一個大塊海綿,根據做菜需要切成小方塊與鴨塊、排骨一起燉煮。 經過燉煮,魔芋吸飽了肉汁,咬上一口湯汁從孔裡飛濺出來,那感覺真心太滿足。 將雪魔芋提前泡發後切塊備用,排骨放薑片、料酒焯水洗淨。熱鍋冷油放入冰糖炒糖色,糖色完成後倒入排骨翻炒至上色,倒入生抽、老抽、料酒、鹽翻炒均勻後加入開水和雪魔芋燉煮1小時左右,鹹鮮香濃的雪魔芋燉排骨就出鍋啦。 雪魔芋燒鴨是四川地區的特色傳統名菜,鴨子用清水泡出血水後用蔥、薑、料酒醃制30分鐘。雪魔芋提前泡發後切塊。熱鍋冷油下入豆瓣醬,薑絲、蒜片、洋蔥爆香,倒入鴨肉翻炒至略微變色後倒入生抽、老抽、鹽、開水、魔芋塊繼續燉煮40分鐘後麻麻辣辣的雪魔芋燒鴨就出鍋啦。 泰山的板栗是天下第一的!論輩分,泰山的板栗可是板栗界太爺爺輩的,早在3000年前的秦朝就有詳細記述。泰山板栗果實大小均勻,殼薄、表皮易剝、色澤光亮,哪怕蒸著吃,肉質都足夠粉糯,香甜可口絕對屬于板栗中的翹楚。 栗子被稱為「腎之果」,味甘性溫,秋季多吃能補腎氣,強筋骨,豐富的澱粉和碳水化合物能抵禦嚴寒。 曾經給大家詳細的介紹過栗子一般分為油栗和生栗),泰山的板栗就屬于油栗的一種。輕輕一壓就能剝開,入口甘香甜糯,栗子味兒十足! 栗子去皮,五花肉切塊、焯水。鍋中倒油、冰糖炒制糖色,完成後倒入五花肉繼續煸炒。 在鍋中放入蔥結、薑片、生抽、叉燒醬,翻炒均勻。加入400毫升開水,大火燒開後加入栗子、八角、香葉、用最小火燉煮30分鐘,一碗香糯入味的栗子紅燒肉就出鍋啦。 砍好的鴨塊兒入冷水,加蔥、薑、料酒大火燒開。油鍋燒熱,倒入鴨子迅速翻炒,接著加入蔥、薑、蒜、料酒炒香,再加生抽調味,老抽提色,翻炒均勻,最後加入啤酒、板栗燜20分鐘就完成了。 黃山上最值得一嘗的就是石耳。石耳需要在潮濕、溫暖的環境下生長(空氣濕度90%,溫度22℃),大多生長在距離地面三四十丈(大約1米左右)的岩石縫隙中。 石耳的形狀和木耳相似,比木耳薄、大,一面呈黑色,另一面呈現出灰白色。多吃可以起到養陰潤肺,清熱解毒的作用。 吃法也十分講究,買到的幹石耳需要先放在30-70℃的溫水中浸泡七八個小時,再用淘米水(也可以用堿水)輕輕揉搓,再用刷子輕刷石耳表面,將沙與灰塵洗淨才能烹煮,烹煮好的石耳爽脆有嚼勁! 心急就沒搓洗乾淨,塞進嘴裡一口沙,白瞎了這好東西。 先將五花肉切片放生抽、鹽、料酒醃制30分鐘。熱鍋冷油放入五花肉煸炒至略微焦黃,倒入石耳、胡蘿蔔絲、青椒絲翻炒均勻後倒入食用鹽調味就完成了。 石耳炒蛋也是一道養生好菜,雞蛋配石耳,補腎養顏。先將雞蛋加鹽打散,熱鍋冷油將雞蛋炒熟後盛出,在放入石耳翻炒均勻後加入雞蛋翻炒均勻,金燦燦香噴噴的石耳炒蛋就完成了。 桌上鋪好報紙,山核桃就堆在上面慢慢敲,邊磕邊聊天。(台台還有個專門吃山核桃的小銅錘呢!) 當地人最喜歡將打下的山核桃水煮後食用,要架起大鐵鍋,放入桂皮、茴香等香料,煮到黑乎乎的,水煮山核桃就完成啦。敲開一個核桃,肉厚香酥,核桃自帶的清香讓人一口難忘。 核桃酥是北京的特色點心,將核桃仁、椰棗、切碎後加糖、糯米粉、溫水搓成圓球備用。外皮是由油皮和水皮混合而成的酥皮製作。做好的核桃酥外皮香酥,內陷綿軟,既體面又美味。 廬山上光照充足,坡度平緩,空氣清新是孕育野生無污染的雷筍的好地方。 雷筍就是雷竹出的筍,因打雷即出竹筍而得名,這種筍活性物質奇高,能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清掃人體毒素,起到美容養顏的效果哦~ 脆嫩新鮮的廬山野生雷筍,挖出來就能吃,筍尖色澤潔白如玉,筍豐腴肥碩。一口咬下去,無澀無渣,甘甜爽脆,竹的清香在口中縈繞不散。現在無法吃到新鮮的雷筍,能吃上雷筍乾也是超棒的! 筍乾的泡發也是一門技術活,需要先用溫水浸泡3-4個小時,然後放在沸水中煮半個小時左右,放涼後繼續放入清水浸泡12小時筍乾就算泡好了。 筍乾提前泡發後剪成小段,加入燉鍋燉煮至變軟。熱鍋冷油將五花肉煸炒出油,加入料酒、醬油翻炒上色後加入筍乾繼續燉煮1小時,最後撒少許白糖提鮮這道肥而不膩,筍香四溢的筍乾燒肉就能出鍋啦。 筍乾提前一天泡發,五花肉切成方塊,浸泡半小時。熱鍋起油放上香料和豬肉、筍乾、翻炒均勻。最後加入調料慢燉1小時大火收汁就能完成。 衡山之上茂林修竹終年翠綠,這裡有一種一年只能收穫40天的美味——雁鵝菌。雁鵝菌是菌中珍品。 這種菌因受氣候、溫度、濕度影響,每年在寒露之後秋高氣爽的季節生長。稍有不如意,它都不會出現,至今都無法人工培植。 雁鵝菌質松肉肥,具有美顏健胃的效果,用來燉湯,或者炒肉,滑嫩可口,上桌瞬間光碟。 製作雁鵝菌的時候一定要細心,每一個菌菇褶都要洗趕緊,可以用軟毛牙刷輕輕刷一下,試做的時候啥也不懂,沒仔細刷,煮的時候都是小沙子,白瞎這麼好的小蘑菇。 將雁鵝菌清洗乾淨,後撕成小朵備用。雞肉切塊焯水,熱鍋冷油,倒入薑片、蔥段、爆香,放鹽、生抽、糖翻炒均勻後,加入適量開水和雁鵝菌一起燉煮30分鐘左右就能出鍋。賣雁鵝菌的阿貝告訴台台,想要燉肉鮮,可以增加燉煮的時間,燉得越久雞肉越鮮。 每到秋高氣爽之時,嵩山漫山遍野的野山楂在雲霧中若影若現,好像一個個小燈球一般掛在枝頭讓人陶醉。(嵩山山楂也被稱為仙果哦~) 現在正值山楂上市的時候,這通紅的小果子吃來酸甜可口,還能健胃消食、活血止痛的功效。做成糖葫蘆、糖雪球,沒人不愛!(山楂雖好但不能多吃,食用過多會導致牙酸、胃疼和反酸的現象) 挑大個兒的山楂,加冰糖冷水入鍋,燒開後文火煮20分鐘以上製成山楂糖水。裡脊肉加鹽、白胡椒粉、蔥姜水醃制,把醃好的裡脊肉倒進面漿中抓勻,後下油鍋炸至金黃。 將山楂糖水,加生抽、鹽調味,在醬汁中加水澱粉大火燒至濃稠把裡脊和小山楂倒進鍋裡翻勻山楂裡脊就可以出鍋啦。 正值初冬,你在家會吃什麼美食來進補呢?趕緊在評論區告訴小編,這個冬天我們一起補身體!